榆林楼市!开发商收到的郁闷消息......

徐三刀评楼市 2018-09-23 12:12:12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撰文=徐三刀 备注:榆林-榆溪河边(现场实拍) 如果要陕西买房,一定要了解榆林,作为陕西少有有过“崩盘”历史的城市,榆林楼市就是一本“活教材”。 2016年,榆林的一个县级城市,固定投资都有335.71亿元,而2018年西安的一个县级城市,固定投资也不过311.77亿元。2014年,榆林市县级拥

撰文=徐三刀

备注:榆林-榆溪河边(现场实拍)

如果要陕西买房,一定要了解榆林,作为陕西少有有过“崩盘”历史的城市,榆林楼市就是一本“活教材”。

 

2016年,榆林的一个县级城市,固定投资都有335.71亿元,而2018年西安的一个县级城市,固定投资也不过311.77亿元。2014年,榆林市县级拥有众多万元盘,西安平均房价不到七千。

 

曾经,榆林楼市一枝独秀,房价普遍要比西安高得多,泡沫也要大得多,当然,烂尾盘也更多。

PART1-形势急转

9月1日,笔者撰写了一篇《逼退野蛮人!榆林楼市狙击战!》,有人很不高兴。

 

在后台不断质问,大型房企进入榆林,冲击本土市场,变革本土品质,难道不好么?对此,我们有一些疑虑,当榆林市场隐性供给量大增,势如危卵,大型房企还要快速扩张,增加市场供给量。1、带来的到底是“冲击”,还是掐灭?2、带来的到底是“品质”,还是烂尾?

 

2018年数家五百强房企进入榆林调研,最后无疾而终,西南新区曾经一度传出某房企征地一万亩的传言,如今已经动摇。而另外两家五百强房企在聊过之后,也是兴趣缺缺。

 

为什么大型房企对于榆林如此“顾忌”,不敢批量进入?作为陕西第二大经济体,消费力毋庸置疑,买房更是心劲十足,为什么房企反而谨慎?

 

榆林楼市的“投机”成分过高。住宅高空置率挡不住购房的热情,大量土地供给刹不住房企拿地的激情,只要开盘就能看到专业炒房客的身影。2018年老城区某盘解筹,笔者看到炒房客将“低价出售XXX,有需求请联系XXX”黑色纸条贴满了周边车辆。

 

榆林调整预售政策,要求“收紧预售证审批,要求施工必须达到2/3才能取证”,等于给楼市发展上了一个“阀门”,如果工程施工不到2/3,就拿不到预售证,卖不了房子,收不了回款,烂尾盘自然减少。

 

因为取证要求提高,无法满足大型房企对于施工进度和取证速度的要求,也就阻挡了他们进入的步伐。但翻过思考,如果房企没有实力,不敢追求“现房交付”,进入榆林也难有所谓“刺激”,更谈不上什么变革。

 

PART2-预售政策

预售,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政策,卖图纸、风险大,利润高。二十余年房地产开发,依靠预售制度套利的房企不计其数。

 

房子盖了一半开发商卷钱跑路一点都不稀奇,这个潜在风险一旦发生,等待购房者的就是血汗钱没了,房子没了,还欠着银行贷款,倾家荡产。

 

这些年,我们相继见识了(以下均可查证,均为陕西官方媒体报道,详细情况可以百度)1、开发商卷钱跑路,导致业主跳楼维权;2、开发商无土地证卖房,导致数百家庭人财两空;3、开发商拆掉村子,无法安置,导致上千村民住了八年菜园子;3、开发商资金链断裂,导致千人下跪讨薪,17家建筑公司在陕讨薪;4、开发商卷钱跑路,导致施工队颗粒无收,业主欲诉无门;5、开发商资金链断裂,业主自筹自救......

 

预售制度等于拿现在的钱买未来的房子,这对购房者本身就是不公平的,在西安有一句话说的比较现实“能交房的开发商,就是好开发商”。因为,连按时交房都做不到,企业实力就值得怀疑了。

 

当然,最重要的一点是,房屋质量规划没有保障。由于购房时的房子还未建成,只能看图纸,比如说超大绿化率、楼间距、装修水准。结果交房时发现,就是水塘子、手拉手楼距、村级酒店标准,既心酸又难受。

 

如果规划配套一致倒也罢了,最怕的是房屋质量不合格,墙体开裂、楼板漏沙、底板渗水、管道破裂等等,相信八成以上的购房者都曾中招,而且求告无门。找开发方,开发商会推给物业;找物业方,物业方会推施工队;找施工队,你去哪里找他们?

 

在榆林,笔者体验过某个住宅区,毛天毛地,楼道里碗口粗的铁管裸露,因为没有箍起来,从21层可以看到19层。如果是现房,这种破烂产品,榆林人会买么?铁定不会!

 

如果是“收紧预售证审批,要求施工必须达到2/3才能取证”,一家房企究竟有多大实力,一眼就可以看出来。而建筑品质,可以去工地去看。

 

当然,也有人说预售制度是基于国情,最合适的选择。然而合适不一定合理,如果不能改变预售制度,想要维护购房者的权益,实在太难。

 

PART3-紧抓趋势

“隐形供应量”被刹住,2018年房源供应量变少,榆林的房子能不能买?究竟如何去选择?

 

还是经常说的一句话“长期看人口,中期看土地,短期看金融”。从榆林的人口净流入来看城市发展,从榆林的土地供给来看市场结构,从国家的金融环境来看消费涨跌。

 

其一,从榆林人口净流入的情况来看,关于这一点华商报有报道,2014年榆林遭遇经济衰败时候,市区流动人口73万,净流出量全省排名前列。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,仍然没有有效缓解。换而言之,榆林城市发展始终缺人。

 

然而,榆林毕竟是陕西第二大经济体,GDP排名比咸阳还要高,无论是能源、制造都在全省举足轻重。因此,榆林人口即便是净流出,县级人口还会不断向榆林涌入,尤其是缺产业、吸附能力差的县城,例如吴堡、米脂、佳县。因此,人口向城市经济最发达的板块聚拢。

 

其二,从榆林土地供给结构来看市场结构,关于这一点官方报道也点明了,目前榆林土地供应重要在西南方向。西沙、东山开发较早,开发区北部土地也开发殆尽,据说,可开发利用的不足一千亩。

 

反倒是西南新区、榆横新区土地资源充足,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板块。但因为西南、榆横新区基础配套缺乏,没有学校、医院、办公区,导致人口入住稀缺,没有生活氛围。因此,我们看到了一个情况,高新区能拍出地王,西南新区土地缺买家。

 

第三,榆林范围内银行普遍提高房贷利率,在15%上下浮动,这一点也反映出了银行对于房贷风险考虑。当然,榆林情况要比其他城市复杂的多,有很大一批人征信通不过,办不了信用卡,还有一批人深陷“三角债”。

 

从人口流入、土地供给、银行利率三个方面来看。榆林人口净流出比较严重,土地供给偏重于新开发区,又遭遇经济环境探底,榆林楼市正在经历晴转多云。

 

PART4-谋在高新

此前,不少榆林粉友问道,如果要在榆林买房,究竟要看哪里!我给出的始终是一个回复:高新,而且还是北高新!

 

为什么是榆林高新?而不是东沙、西沙、西南、老城区、榆横?因为,从2009年榆林市委机关南迁至高新区之后,高新已经是榆林政经中心,是榆林城市资源的关键。榆林市委、人民法院、教育局、国土局、人民大厦、市委党校、榆林中学、高新完全中学、高新排名前列中学、科技馆等等城市核心资源,都聚集在高新区。

 

因此,在榆林购置房产,较好优选高新。即便是2013年民间借贷问题爆发之后,城市建设陷入瘫痪,2014年高新区仍然有开盘,2015年仍然有项目热销(不多说,免得被说成打广告,哈哈)。这些内容在百度上都能检索出来,榆林楼市砸售楼部,普遍维权严重。

 

二十余年时间,我们看到榆林从不到5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,甚至于还在扩大,但配套资源已经严重跟不上了。在西南新区某些板块,没有超市、没有公交、没有学校、没有医院、没有办公区,不仅人气稀薄,还人迹罕至。

 

虽然,政府西迁之后,西沙开发较早,但普遍城市面貌破旧,配套虽然丰富,但规划实在落伍;东沙以经适房为先导,聚集了大量经适房小区,如金阳、金沙等小区数万人口,购买力普遍偏低,虽然由五中、七小、八小、十小作为配套,东沙、西沙与高新相比,终究不是一个量级。

 

西南新区和榆横新区就不用多说了,去过新区的人大概知道,出行困难,像元驰·御景尚苑这样的品质都卖不动(1、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,这个项目的品质比不少中大开发商做的还要好,只买3700元/㎡,还是现房,普遍洋房、小高层;2、社区大概410亩,仅社区水系公园就有280亩,七级立体化园林设计),可见市场有多艰难。

目前,榆林高新区品质较高、位置较好的在售楼盘就是怀远·曼哈顿,社区采用台地景观,目前已经开发至三期,两栋楼准备预售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考虑下文昌和顺嘉苑东区,据说规划、园林、户型比和顺嘉苑西区更胜一筹,9月15号已经开盘。还有泰发祥的高新御府,也值得关注一下。

当然,也有人反映了高新区房价贵,确实如此,但房价为什么上涨?十年时间,从2008年人民币总量47万亿到2018年7月底人民币总量178万亿,十年增长3.78倍。2008年长安区一套百平房子三十多万搞定,2018年呢?需要至少一百多万!

 

在榆林买的房,如果只是考虑居住,东沙西沙都可以考虑,但如果要考虑投资,一定不要错过高新区。目前高新区北区几个小地块加在一起,最多不过一千亩可开发用地,也就是最多两三个项目开发完,榆林高新区北区就要开发完毕!

PART5-关于生活

提高预售证办证条件,其实是加固了城市风险护城河,保护了居民消费,也稳定了市场发展。

 

但不可否认,这样分摊风险、拉长供给、推迟入市,并不能够彻底扭转榆林楼市的发展方向,但至少在2019年六月份之前,榆林市场还处在一个良性发展状态。如果未来进一步提高办证条件,比如现房销售,那么榆林市场或将陷入长期横盘,不涨不跌,全凭自然消化。

 

官方提出“六稳”要求,坚决遏制房价上涨,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。此次,确实没有给开发商放水,贷款还是紧张。但只要涉及基建,资金一定会流向热点板块,开闸放水与否,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

时至今日,我们已经看到了,原本已经处于“产能过剩”,必须“供给侧改”,但受到整治之后,反而变成了“产能稀缺”,不仅泥沙涨价,钢材减产,石料变少,连印刷都偷偷摸摸。

 

我们终于看见了一个事实,通货膨胀的獠牙已经扣在大家的脖子上,但我们还必须消费,最终物价稀释膨胀,逐渐抹平畸形房价。

 

在“凯恩斯主义”的逻辑之下,大拆大建作为兴国之道,唯有向基建泄洪,才能稳定市场,延续经济活力,但我们终究难以逃脱一棵韭菜的命运!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